side-area-img-1
富成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是欧洲第一大轮圈制造商Ronal集团在亚洲主要营销与生产重心,专业生产锻造卡车圈、轿车圈及机车圈,拥有优秀的团队负责开发、测试、生产、品保、营销,将卓越的产品营销全世界。

049-2633889

南投縣竹山鎮延平六路3號 (竹山工業區)

Top
富成金属 > 最新消息  > 20241031 ”2030台湾双语政策”下,Fullchamp的企业实践

20241031 ”2030台湾双语政策”下,Fullchamp的企业实践

<远见杂志> (Global Views Monthly,为台湾知名专业财经杂志,创刊于1986年。)针对「2030双语国家政策」,从特色学校、国际趋势、AI科技及企业需求等面向切入,全方位眺望台湾高教双语教育的未来方向。同时为深入了解企业在推动双语教育上的实践成果,特别邀请Fullchamp总经理Y.S.接受杂志专访。

<远见杂志>表示: Fullchamp总经理带领团队提升英语能力,成功将公司的平均多益成绩提升41%,充分展现企业在推动双语化上的决心与成效,并将英语融入企业文化,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Fullchamp的成功经验,将为其他台湾中小企业提供宝贵的借镜,不仅为台湾企业树立典范,更证明即使是传统产业,也能透过全面的英语力提升计划,成功转型。

以下为<远见杂志> 2024年11月的报导。

企业进击>> 本土传产公司一夕变外商,作业员靠英语力有感加薪

双声带 富成升级国际战

在地缘政治影响下,全球供应链重组,现在,连中小企业也需要双语人才。位于南投竹山的富成金属,从制作轮圈的传产小工厂,凭借员工英语力提升计划,让公司转型成国际公司。

远见杂志 2024/11  文/李加祈

「我从来没去过机场,只去过『鸡』场,竟然要我自己去瑞士总部开会!」一位富成金属的财务主管惠芳(匿名)错愕地表示。九年前,惠芳第一次踏出国门,就是要独自到瑞士总部开会,一想到商务出差沿路都要使用英语,英文程度不好的她,焦急到眼泪夺眶而出。

惠芳的焦虑其来有自。位在南投竹山的「富成金属」是一家在地传产公司,主要业务是轮圈制造。2012年,富成创立满十年时,因铝圈生产技术优异,被欧洲第一大轮圈制造商Ronal Group并购,一夕之间,从传产变身为国际企业。成为「外商」公司,富成的营运与人才转型迎来一大挑战,这也正是富成金属总经理蔡彦生被挖角来的原因。

光有专业要能用英文 

对于刚入职见到的景象,蔡彦生永生难忘。当时工厂烟囱正排放污染废气,厂区内都是中文、台语夹杂的在地员工。初来乍到的他,并没有招来一群精英当作「空降部队」,反而单枪匹马上阵,要带领这批老员工转型升级。

蔡彦生回忆,公司转型初期,员工虽然具备轮圈设计、制造的专业技术,但无法用英语表达,吃了不少闷亏。他一再强调,光有生产技术还不够,「要讲得出来,不然欧洲人还以为我们不专业。」为了与总公司及国际供货商、客户沟通,他推动从工厂到办公室,全公司的英语力提升计划。

刚开始,许多员工质疑:「请一个翻译就好,为什么要大费周章让大家去学英文?」蔡彦生从容响应,专业知识和业务状况不能仰赖翻译,仍需内部员工自己表达。

当时公司正处在英语力升级的转型阵痛期,各样任务常卡在语言障碍,「一封email常常要来回修改三、四次,才会通顺。」过程中,蔡彦生耗费大量时间与心力,当时的他不禁怀疑:「我到底是来管理公司,还是来教英文的啊?」

即使困难重重,蔡彦生仍然坚持走这条双语路。面对员工对英文的恐惧和抗拒心态,蔡彦生鼓励大家以「个人生涯」的角度出发,积极正面地看待英语进修。

「英语会跟着你一辈子,是带得走的能力,」蔡彦生说,绝不只是为了达到富成的要求。有一位同仁听进蔡彦生的勉励,后来奋发自学,多益测验竟然考到550分,跌破众人眼镜,不仅成功获得高额奖金,更替自己增加国际竞争力。

总经带头考多益,平均成提高41 

为了避免员工感受到「学海无涯」的迷茫,蔡彦生制订各职位的英语能力标准,让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,甚至由总经理亲自带头,参加多益测验。

行政人员至少要考350分、课长级主管450分、经理级主管550分,而业务人员则要达到750分。若没有达到标准,富成会安排英语进修课,并补助一半进修费用,提升员工英语力。富成从2019年推动考多益,五年内,员工平均多益成绩从320分提高到450分,提升41%,成效斐然。

除了国内课程,富成也补助主管到菲律宾宿雾参加短期英语课程。三个月的密集英语训练,让主管英语口说能力突飞猛进,回到厂区后,还能鼓励同仁一起说英文,打造友善的英语口说环境。

经过将近12年的努力,现在富成员工都不害怕开口说英语,甚至有员工会在英语会议前一天,召集全家在客厅先听他口头报告一遍,就学中的孩子们也会叽叽喳喳地给予回馈建议。

「全家一起练习英文,不是很好吗?」蔡彦生笑道,公司推双语的同时,还促进员工家庭内双语教育的正向循环。

不只以「多益成绩」为唯一检核标准,蔡彦生更期待员工将英语能力应用在工作专业中。他强调,语言能力必须和专业结合,才会成为职场利器。

为此,蔡彦生规定所有部门「九个字」以内的表格内容,必须用英文书写,提供员工在工作流程中「应用」英文的机会。

考虑员工的专业英语词汇有限,富成甚至召集各单位主管,花将近两个月时间,共同编写一本英文学习手册,内容涵盖各部门会用到的专业词汇。

英文学习手册像是学生时代的「单字本」,内页按照部门分类,整理好的词汇表既方便携带,五颜六色的内页在视觉上易读性也高,「他们(员工)滑手机滑累了,就拿起来看一下呀!」蔡彦生打趣道。

富成制造部经理林忆琴也认同专业英语词汇的重要性,「很多名词都是进到产业才有机会学到,」她举例,一开始听到Upsetting,她还想说:厂区什么情形很「令人苦恼」?后来才发现,Upsetting是轮圈制程的一个步骤「压扁」(铝块)。另一个专业词汇Turning指的是「车床」,而不是「改变」。

实战步,听懂不同文化的弦外之音 

要想提升英语沟通力,自然不能单靠背单字。富成团队藉由与供货商、客户的实际对谈,学习英语表达的多样性。

林忆琴提到,多数台湾人学习美式英语,因此当欧洲客户说Anticipate,以为客户在期待什么事情,没想到是要提早交货,「幸好有重复确认,才没有delay project(延迟项目),」林忆琴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。

另外,不仅单字使用,口音也是英语沟通一大挑战。采购部门要跟中东供货商接洽,研发设计部门会定期去欧美看展、做技术交流,而业务开发则常和日韩客户对接。对大部分外国人来说,英语也是外语,因此需要辨别口音。

林忆琴分享到,德国人很常把字母e和i发音颠倒,让辨音成为一大难题。不过,林忆琴从中也体认到:不只靠背单字、学文法,也需要从错误中,增强判断和辨别能力,并听懂文化脉络中的弦外之音。富成让员工在丰富的实战经验中,厚植多方位的英语沟通能力。

除了中文和英语双声带,富成员工有将近三分之一是泰籍移工。因此,近年也在厂区配置图、餐厅菜单、逃生路线等文宣品中加入泰语,逐渐迈向「多语企业」。甚至有泰籍移工在YouTube上,看到富成的英语介绍影片,就和人力中介公司指定要来富成上班,后来真的加入,成为富成的一份子。

处在缺工缺才的时代,蔡彦生深信:人才就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。因此,未来他将持续带领富成员工,以英语力加值专业能力,奔驰全世界,抢收国际订单。

Share